第03號作品 壹玖肆玖 (2023)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

——《百年孤寂》,馬奎斯Márquez,1967

由藝術總監陳麗莉邀請跨界編導王信允策劃的「臺灣戰爭三部曲」創製計畫,在各方的支持下將邁向第三號作品的創作。

從土地長出來的敘事自1號作品《1895》遙望八卦山戰役,從平埔族、漢族與日本殖民攻略與族群關係,重新思考戰爭的意義;2號作品《2020》則以當下疫情的共感經驗出發,寫實社會與心靈圖景,思索人性的脆弱與堅強,以及如何同步向前的可能;今年,以「戰爭」為系列為名,邁向了第3部作品,《壹玖肆玖》的設定是在這塊土地無法忽視的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自1949年5月20日始至1991年6月3日為止,從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和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布《臺灣省戒嚴令》,在「臺灣地區」實施戒嚴開始,直到白色恐怖三大惡法中最後一個法令《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廢除為止,以這場長達四十年的歷史迷霧作為敘事背主軸,開展了追尋《壹玖肆玖》的時代記憶。

此次藝術構作,更運用AI影像生成與相關計算模組,實驗性的透過數位科技媒介,與當代視角鏈結,開展新樣態的敘事模式。並設計透過與閱聽者的互動,讓觀眾共同參與這個作品的完成。在現代舞身體劇場的創作歷程中,延伸做為行為藝術與轉型正義社會實踐的交織。

《壹玖肆玖》 1949 作品導言

「記憶艱難」為起點 • 召喚歷史記憶

其實這是我最艱困也最抗拒面對的主題;心頭的掙扎,交纏著這十年多來從民間到公部門工作的等等社會實踐歷程的斑斑經歷。「轉型正義」無疑是這十年間,從社會運動位移到國家政策的重要關鍵字;2022年,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結束運作,隨著國家〈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條文修訂,任務轉回各部會。自1949年威權獨裁統治時期在島上的森林迷霧,歷時四年多清愴工程,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平復司法不公、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與不義遺址處理……究竟還有多少未竟工程,我們似乎探視不到能見度指數。

歷史記憶艱難。但我們每年都依然放著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國定假日。除了政黨政治的媒體操作,以及已非常制式化每縣市紀念碑獻花場景,似乎卻已沒有太多動力再去扣問更多的究竟。

我想起研究所時,第一次真正接觸這個歷史標的,是跟著指導教授參與了「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的白色恐怖受難者與其家屬的口訪計畫。實際走進田野的第一個訪談個案,就是燕巢支部案黃溫恭先生的家屬。當時黃溫恭先生孫女也是啟動檔案局中受難者書信返還運動中重要的關鍵者。這些記憶的交織,加上近年相關檔案彙編與書寫的出版,讓這次創作樣態有了叩門的路徑。

問 什麼是世間悲劇的樣態,什麼又是白色恐怖最深的嘆息

我總想像著疊附黨國威權戒嚴時期的那一封封「情書」,近半個世紀從獄中未曾到情人/家人手中,是什麼樣的情景。情書成為了遺書,黃溫恭先生的孫女在檔案局中影印出的書信複印,其中一封是外公寫給母親的絕筆信,那時她的母親還在外婆的肚子裡。如何想像五十多年前,缺席空白而深愛她的父親在生命的最後,留下了,存在著這世界上與她的一封連結。這個秘密被打開的瞬間,洗刷了多少的淚水。這不只是一個受難者家屬的個案故事,2011年統計數字,至少177位遍佈臺灣各地受難者寫下的747頁書信,都在檔案局裡。那是踏碎了多少人的青春的痂疤與見證。

國字數字大寫的目的是要防止他人竄改,因此我再次以「大寫」數字標的這齣舞碼名稱,意旨不再被過往威權政府串改歷史記憶,試圖以文獻檔案與再創作,召喚歷史的「真實」。第三部曲將從這一封封、一段段、一字字交給父母/情人/愛侶/子女/難友的情書/家書/遺書/詩作疊合化成身影,引領歷史記憶與自身再次彼此交會,相遇、碰撞、反響、辯證。我相信,唯有不停地訴說者,不停的有更多的凝聽者,歷史「真相」才能離「真相」越來越清晰。

時代的情書•且讓身體建構一座紀念

「情書/遺書」作為這次創作的核心,轉譯與接肢在檔案局中被埋藏數年的的書信與魂靈為藍本,我想透過舞作再次召喚歷史的艱難記憶,以最接近血肉的情感作為理路,回應與理解那些堅強與無奈,勇氣與脆弱。

以為已經過去的事,其實都才剛開始;如果世代無法理解,就不會有轉型正義的真實與續力。舞台上數條繩索,緊繫著大寫歷史與小寫思念,且讓穿越時空的虛實文字共舞的這些懺悔、叮囑、鼓舞、責問、指引,引導當代身體再次作為一場儀式,構築一座紀念碑,召喚更多的能量,陪伴歷史魂靈,以及當下的我們,穿越,找光。

獻,島嶼 • 共生。

編 導

幕次關鍵字
【Opening】
記憶艱難
抓不住的現世記憶
#掙扎 #記憶 #愴傷 #肉身 #魂靈 #痛
【第一頁】
牽引
 我想再見你一面
#儀式 #尋找 #迷蹤 #穿越 #安慰 #慟
【第二頁】
情書
你說你 會回來
#想念 #愛 #信紙 #書寫 #訴說 #焦慮
【第三頁】
埋冤
離不開的  人
#囿禁 #刑 #苦難 #控訴 #無奈 #生命
【第四頁】
等光
背向光 看無影
#噤聲 #說 #等候 #真相 #救贖 #思念
【ENDING】
未亡
未亡是為了見證
#時間 #共生 #虛實 #理解 #共鳴 #款款走

ABOUT 你聽見的那首詩

落雨彼日:替二二八罹難者寄未亡人

呂美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助理教授 / 詩人)

落雨彼日,天氣雄雄反冷。田頭圳水無巡,田尾稻花袂媠;薰才剝離,稻期接紲,日子免閣疏開。

日頭就猶未落山,哪會看無田岸,揣無依倚?我無張無持跋入路溝,佇落雨彼日。雨水沃澹路燈,點著ê 薰骨猶未著盡,怎樣這个黃昏,比一般時過了較緊。

敢是眠夢?若是,按怎袂有清醒。我看著鋤頭變做銃尾刀、圳水溪水轉濁;菸葉稻花染著紅、雞仔鳥仔也袂赴走閃。

彼日了後,月娘就恬恬毋走,據在風透、無管雨剾,徛佇天邊,陪你聽候。

已經袂記得菸味,suah 親像有鼻著你煮暗頓ê 芳氣,只是我ê 雙跤伸攏袂直、

兩蕊目睭thínn 攏袂開。請免替我驚疑,佇溝底有真濟人做陣;你睏袂落眠ê 時,我攏會轉去看你。

後記:水上機場附近已經真少播田、種菸,總–是逐遍經過,攏想著見證者李君瑞先生講起彼段:「一台牛車,阮四个人做伙扛規十个,『𪜶』腹肚內腸仔咧走ê聲攏聽會著,阮將『𪜶』扛去北回,直接囥落溝底疊齊齊,干焦用塗崁起來,無閣挖堀仔,埋佇佗位也袂記矣。」

ABOUT 創製參考資料

📌胡淑雯主編,呂蒼一等著,《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15。

📌許雪姬, 林正慧主編,《保密局臺灣站 : 白色恐怖史料彙編》,中研院臺史所出版,2020。

📌許雪姬編,《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2015。

📌胡淑雯, 童偉格主編,《雪的重述──靈魂與灰燼 :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一》,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21。

📌胡淑雯, 童偉格主編,《地下燃燒──靈魂與灰燼 :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二》,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21。

📌胡淑雯, 童偉格主編,《她的花並不沉重──靈魂與灰燼 :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三》,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21。

📌胡淑雯, 童偉格主編,《原地流變──靈魂與灰燼 :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四》,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21。

📌胡淑雯, 童偉格主編,《失落的故鄉──靈魂與灰燼 : 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卷五》,臺北市:春山出版社,2021。

📌顏世鴻著,《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台灣的荒謬年代》,臺北市:大雁文化發行,2012。 謝泰山著,《火燒島:劉麻溝十五號》,臺北市 : 遠足文化,2022。

ABOUT 貳零貳零 團隊

製作人/藝術總監:陳麗莉
編導/藝術構作:王信允
編 舞:謝志沛 趙孝菁
舞 者: 廖玟淯 劉秉豪 饒惠珊 辛映暄 賴珈絨 彭靖雯
音樂設計:李宜蒼
服裝設計:DEROBE-SAWA
程式設計:韋長成
燈光設計:徐吉雄
舞臺技術:電火科技照明有限公司
技術執行:林家樑 許立晨 鄭慶宏 張淑慧 楊文誠 吳禹雯
文宣設計:陳  灩
詩文授權:呂美親
聲音演出:王信允
攝影統籌:黑鳥音像BlackBird Imagine Studio
攝影紀錄:李振群 張孟杰
行政統籌:陳莉珊
行政執行:童翌婷

特別感謝:辰宇落雁團隊 Stable Diffusion團隊(AI圖像生成) Ageitgey(face recognition)

ABOUT 圓 舞者

廖玟淯

舞者

劉秉豪

舞者

饒惠珊

舞者

辛映暄

舞者

賴珈絨

舞者

彭靖雯

舞者

ABOUT 圓 製作

陳麗莉

製作人 / 藝術總監

王信允

導演 / 藝術構作

謝志沛

特聘編舞

趙孝菁

特聘編舞

蔡育澤

服裝設計

韋長成

程式設計

李振群

平面攝影/錄像統籌

徐吉雄

燈光設計

李宜蒼

音樂設計

*作品演出邀約:請聯繫 M A I L twsinun@gmail.com